選擇明星作為公司品牌、產品代言人是常用的 商業宣傳,但自從「吳亦凡事件」後,嚇怕不少企業專家,如果明星有如此多限制,選擇 虛擬偶像 又如何?在臺灣,「二次元代言人」或 虛擬偶像 已是一種普遍的角色行銷概念,他/她們永遠年輕貌美,活在虛擬世界,沒有掣肘,沒有緋聞,詮釋產品或服務特色,賦予品牌價值,越來越多品牌和廣告商採用虛擬人物的影響力為品牌宣傳,香港也有一名 虛擬網紅 代表,你又知道嗎?
起源於日本,是指用電腦CG圖像技術製作的虛擬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網上頻道,當中包括Instagram、YouTube等。Crypton Future Media 公司研發的初音未來是第一代虛擬偶像代表,以歌唱、舞蹈為主,第二代則多以主播形象示人,又稱虛擬YouTuber/Virtual YouTuber或 VTuber,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日趨成熟,虛擬網紅漸漸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出現,頻道名為A.I.Channel的虛擬YouTuber絆愛(キズナアイ)為全球第一位 VTuber,而全球第一個虛擬超模是擁有羨煞旁人的高挑身材和細滑亮麗的肌膚的Shudu。
雖然虛擬網紅不是真人,但在某個角度來說卻更有「人性」,例如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 180 萬追蹤者的虛擬網紅Lil Miquela,經常在網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為弱勢社群發聲,令她更像是活生生的人類,使人感動、好奇,人們已不太在乎她是否真正存在,反而非常喜歡跟她互動,有調查顯示,Lil Miquela 帖的互動率更是真人網紅的 4 倍。
VTuber始祖「絆愛」目前的頻道訂閱人數達296 萬人,雖說其訂閱數量今年7月被hololive EN 組一期生噶嗚·古拉(Gawr Gura)超越,但其每年獲得逾一億日圓贊助費,加上獲日本數位媒體大獎肯定,證明虛擬網紅市場的無限可能,更在粉絲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偶像魅力,讓人驚覺虛擬偶像的商機無限。
至於虛擬超模Shudu,其在Instagram 上的發文不多,但她的follower人數滿多,其主要分享自己的時裝照,曾於時尚雜誌和運動品牌 Ellesse 合作,相信前途無限。 另外,據中國內地市場調查機構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發現,2017年至 2020年間,中國的虛擬偶像產業規模每年增長率高達70%,有電視台甚至舉行Vtuber選秀節目,引起極大迴響。
社交媒體分析機構 HypeAuditor發表的「2019年頂尖虛擬 Instagram 網紅」的報告,指出比起真人網紅發佈貼文,網友更喜歡與虛擬網紅互動,甚受「Z世代」(即 13 至 17 歲)歡迎,他們每則貼文互動率比真人網紅高出 3 至 4 倍,可見虛擬網紅正式與真人網紅「搶飯碗」。HypeAuditor 調查顯示,不少年輕用戶會關注虛擬網紅,當中以 18 至 24 歲的女性為核心觀眾,高達 11.2% 觀眾為 13 至 17 歲的「Z世代」。
這兩年在香港有很多Vtuber出道,最少有超過一百個,目前最高訂閱人數的是如月瑠美 Rumii,值得留意的還有香港虛擬網紅先驅Ruby、2019年Yahoo香港為慶祝成立20週年而推出代表香港的虛擬網紅IT狗Yahwo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