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旅遊小販】李嘉誠基金會「應急錢」第三期不用抽籤
26/11/2019
【最後機會】李嘉誠基金會最後1億元應急錢電腦抽簽發放
02/12/2019

【人權法案】一文看懂法案重點 香港特殊地位及營商環境

香港市民在中區舉行集會。(Studio Incendo – CC BY 2.0)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保護香港法案》,對於法案執行細節、對香港的影響,不少人都不知究竟,商界最擔心是法案明文規定美國總統必須「年檢」香港狀況,憂慮一但有任何相關批評都會影響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及本地營商環境。

特朗普今早發表聲明說,簽署法案是希望能夠讓中港領袖能睦處理分歧,為彼此帶來長期的和平和繁榮。《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裡,外界最關注以下幾個重點:

請點擊詳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詳情

1. 每年評估香港是否繼續享有特別待遇
美國每年將會審視香港自治情況來決定是否繼續給予香港特殊地位,包括是否繼續給予不同於中國內地的特別待遇包括獨立關稅權,內容涵蓋美港的協議和條約,包括商業協議、執法合作、出口管制協議、涉及稅收和貨幣兌換的條約和協議等。

2. 授權美國政府對侵害香港人權的人實施制裁
制裁範圍和對象包括任意關押、酷刑或強迫認罪、屢次進行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在香港進行其他嚴重侵犯國際認可人權的人士。

3. 放寬對港人簽證的待遇
香港人不會因參與抗議活動、被有「政治目的」拘捕或被控「暴動罪」而拒絕其簽證申請。

4.港府今後提出可能有損美國經濟利益的法案時須通知美國國會
香港政府今後若提出類似《逃犯條例》修訂法案時通知美國國會,評估風險並制定保障美國在港利益的戰略。

5. 要求總統提交出口管制報告
總統須定期提出報告評估香港政府是否切實執行美國的出口管制法規,以及美國和聯合國的制裁規定。

不少人擔心一但美國取消賦予香港有別於中國內地的「特殊地位」、實施經濟方面的制裁,這或會打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影響香港營商環境。但不得不提的是,此舉也同時傷害在港經商的美國企業,所以有人形容這如一把雙刃劍。據美國政府數字,去年有約8.5萬名美國公民居住在香港,逾1,344間美國企業在香港營運,其中278家為地區總部,包括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去年香港和美國貿易達673億美元,與美國有338億元的貿易順差。由於中港經濟關係密切,香港經濟地位有變,中國內地不可獨善其身。因此中國政府對法案表示嚴正抗議及譴責。

早前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演講時表示,一個城市有效運作,政治難以與經濟割裂,香港政治空間收窄很可能會嚴重影響香港理念及創新市場,唐偉康直言「香港經濟若失去強大國際影響力,這城市將會大幅減低對大陸其他城市的作用」,從美國利益角度來看,若香港自治權繼續受到侵蝕,包括言論、資訊自由、出入境自由、法治傳統等,香港無疑會變回與大陸其他城市無異,最終亦會影響美國自身利益,因為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自治程度雖然降低,但因香港為其經濟帶來了重大利益,雙方合作在許多領域仍然有效,故美國將繼續在雙邊協議和項目上給予香港與中國大陸區別的特殊貿易待遇。

根據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美國 – 香港政策法》,這是美國與97年的香港的一個關係框架,明文指出特殊貿易地位是否有效,乃取決於《中英聯合聲明》能否行之有效,然而,就算香港的自治權過去數年不斷受到侵蝕,美國仍如常繼續《政策法》,正如從前每年美國與中國討論最惠國待遇一樣,即使中國人權紀錄有幾差也如常通過,反來更直接取消每年續期的安排,因為中國經濟實力日漸強大。由此可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可說是美國保障自己利益的政治工具。因此法案通過後又是否會落實執行制裁,仍有待觀察。

圖:香港市民在中區舉行集會。(Studio Incendo –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