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批評工業貿易署支援中小企的工作有欠妥善。最新【審計報告】今日上午提交立法會,報告發現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獲批的申請數目不斷下跌,認為工貿署要監察並確保計劃能繼續有效協助中小企。報告指,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由2008年的1381宗跌至去年744宗,跌幅為 46%;而在2012至去間批出的信貸保證額,平均每年為12.6億元,截至今年3月31日,批出的信貸保證總額為250億元,佔信貸保證總承擔額的 83%。
審計署指,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申請數目亦不斷下跌 ,2015年6月時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的委員早對市場推廣基金接獲的申請數目由2010年的27,000多宗減至2014年的17,000多宗表示關注;然而2014至2017年接獲申請數目繼續減少,由2014年的17,672宗進一步減至去年的10,895宗,下降38%。截至今年3月,在市場推廣基金推出以來獲批資助的47,082 家中小企業中,只有1.4%中小企業獲批20萬元的全額資助,另有6.5%獲批150,001至200,000元的資助。
審計署亦發現,工貿署支援中小企的信貸保證計劃及特別信貸保證計劃(2011年1月1日已停止接受申請),有大量尚待解決的壞帳索償申請,積壓年期最長15.9年。審計署指,2001年12月推出信貸保證計劃至今年3月31日期間,壞帳索償申請共有1418宗,涉及的金額為5.97億元。工貿署仍未就當中42%,即596宗支付補償金,涉及的金額為2.94億元,而這些個案平均積壓7年,最長個案已積壓15.9年而尚待解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