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公佈今年7月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報告,顯示7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為344億元,按年跌11.4%。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有個別商戶的生意額更大跌5成,不過一些面向本地人的小店所受到的影響反而較小,按政府統計處公布,面向本地客為主的零售業務反而有上升趨勢。
香港每月的消費總額大約介乎於300至400億港元,當中六成是來自本地人,四成是外地人的消費,所以旅客減少對零售業會造成一定影響。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7月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報告,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44億元,較2018年同月下跌 11.4%。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服裝」、「藥物及化妝品」、「百貨公司貨品」、「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及「眼鏡店」均錄得雙位數跌幅。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續指,以上受影響的一般是部分面向旅客的零售店鋪,一些面向本地人的小店所受到的影響反而較小。主要面向本地客的業務有「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除超級市場外)零售商類別的「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按年升9.1%,「新鮮蔬果」按年增5.6%。「超級市場」類別的銷貨價值則上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