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切的政治氣氛、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場,加速社會的撕裂。社會黃、藍兩大對立陣營愈趨明顯,除在網上不時展開罵戰,生活上亦開始互相杯葛,表明支持運動的商戶衍生的新消費模式-「黃色經濟圈」因而產生。最後誰勝誰負還沒知道,但此新消費模式已受外媒關注。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標示黃店(支持示威者)與藍店(反對示威者)的社交媒體專頁及程式應運而生,報道指已檢視了本港7個相關程式及社交網專頁,發現全都是公開讓市民提供藍店或黃店的資料,強調沒有一個鼓吹暴力或破壞。
隨香港示威踏入第5個月,零售業、飲食業的生意大受打擊,但在「黃色經濟圈」下,黃店在逆市中大排長龍,對藍店來說絕對不是味兒,更有指藍店更因此出現結業潮。
《華爾街日報》採訪了《Whatsgap》的創辦人,這是個本來是用來讓人尋找夾公仔店舖的應用程式,創辦人在8月上架前新增了標示黃藍店的功能。報道指,現時該程式的下載量已達20萬次。
WhatsGap – Apple Store截圖
除了手機應用程式,Facebook、Instagram和Telegram亦有標示黃店或藍店的功能,如有逾104,000萬fans的Facebook專頁「香港人的飲食購物天地」、逾37,000追踪人數的Instagram帳戶「HKShop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