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停擺多月,香港旅遊發展局正為重啟香港旅遊作準備,期望年底可舉辦除夕煙花倒數,惟仍需視乎疫情發展。至於啟動與其他國家及地區往來的「旅遊氣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周二表示,先後去信11個國家,已展開雙邊接觸的只有兩個,可見各國都十分審慎,未必能迅速成事。港府目前已接觸包括泰國、日本、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等11個國家商討,商經局會繼續爭取早日恢復出行。
「旅遊氣泡」乃是指兩個疫情受控地區透過協議,容許民眾自由往來而毋須強制檢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9月8日在記者會表示,港府已先後各11個國家發信提出願意與其作雙邊討論,探討在指定情況下重啟出遊,當中有5、6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其中只有泰國及日本表示有興趣展開進一步商討。對於如何在維持與世界各地往來的「旅遊氣泡」同時防止交叉傳播風險,當局則未有交待。
國家 | 進度 |
泰國 | 有興趣展開下一步討論 |
日本 | 有興趣展開下一步討論 |
歐盟 | 透過德國進行商討 |
澳洲 | 澳紐兩國先要討論互相之間的旅遊氣泡 |
紐西蘭 | 澳紐兩國先要討論互相之間的旅遊氣泡 |
越南 | 已發信 |
新加坡 | 已發信 |
馬來西亞 | 已發信 |
邱騰華續指,歐盟委托德國為代表國家,透過德國商討其他歐洲國家的安排,而澳洲和紐西蘭亦表示有興趣,惟兩地仍要討論澳紐之間的旅遊氣泡。至於恢復與特定國家的出行將取決於3個因素,包括雙方能夠確定的病毒檢測、雙方所同意的限制、雙方的疫情狀況,若有任何變動,安排會隨之改變。
面對疫情反覆無常,有國家放棄追求「旅遊氣泡」,退而求其次,以較彈性的「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模式,訂出可豁免入境強制檢疫的國家名單,隨疫情而更新,任何國家都有自主權決定把來自哪些地區的旅客加入或剔除,還有其他保障措施,例如要求入境前先作檢測,入境後或要再檢測,及能否相互豁免等。歐盟和英國亦採用「旅遊走廊」模式復甦旅遊,惟上月由於法國疫情惡化,英國恢復對來自這些地區的人士執行隔離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