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今天公佈2021年第三季度「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渣打中小企指數」)調查,數據顯示香港經濟最新情況持續改善,本季指數繼續上升4.4至46.6,創2018年第三季以來的近三年新高。有分析師相信,今年下半年的增幅受基數效應影響會放緩,惟整體仍會增長22%至23%。
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商品貿易總額達47,48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0%,亦較2018年同期的高位超出13%。隨着疫情緩和,中小企對經濟的信心復甦,生意回復或超越疫情前水平的首三個行業分別為56%的「資訊及通訊業」、54%的「地產業」和45%的「金融及保險業」。
至於讓生意反彈的主要行動包括改良商品/服務、市場推廣、線上擴充等;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倘中小企面臨資金問題,當局將於下月舉行協助中小企認識政府相關支援的活動,以應對困難。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是次數據反映不單只出口帶動本地經濟,可見經濟正復甦。不過,外向型行業如製造業等的增幅,較內向型行業如零售等有所放緩,因此當中仍存有隱憂,他解釋,外向型行業如製造業放緩的因素有很多,如受原材料價格影響,令營利指數屬各行業中較低水平。而變種病毒亦是令環球經濟和本地經濟復甦存不明朗因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