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在這個擁擠的城市衍生出與別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過往八年,共享工作空間發展迅速,開始時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成本低廉、自由度較高及更易於交流溝通的工作環境,隨着市場發展成熟,加上政府資助企業租用,共享工作間的發展走勢愈趨強勁,租戶已不再單純要求一個「劏房辦公室」形式的地方,增值服務已成為長遠發展的重點。
由於香港租金持續上升,造就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的發展,這亦是在SOHO及商業中心(Business center)的另類選擇。政府於今年4月更推出「社會創新共享工作空間資助計劃」,提供租金補貼予社創家/新企業租用共享工作空間,計劃試行兩年至2020年4月底。在政府的間接支持下,不少共享工作空間紛紛出籠在市場佔一席位。
據Google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於2014年發布的報告指出,香港的創業生態系統自2009年起錄得近300%的增長,其中一個因素便是共享工作空間的增長,數目由2009年的1個颷升至2014年的22個。隨着年輕人創業,工作自由者有增無減,大企業日後都可能成為共享工作間的的租戶,我們相信共享工作間的市場潛力非常大。
2018年,大大小小的共享工作空間已多不數,ComeBusiness筆者早前到過三間共享工作間視察,即使它們位處商業中心或工廠大廈,但其運作模式相約,在硬件上都是提供如酒店式設計的開放式辦公空間、基本辦公室設施如打印機、電源、Wi-Fi網路、茶水間等,但其增值服務、管理、市場推廣和發展規模都有點不同,而且這更是商榷租金的指標,有些會針對創業者而安排創業導師及融資講座,而這種軟體配套不但成為行業將來發展重點,更成功改變不同行業的發展業務生態。
關於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共享工作空間跟以前的商務中心 (Business Centre)有點相似卻又有所不同,前者強調租戶之間的交流互動,除了設有開放式工作空間,還定期舉辦活動讓租戶間、和訪客間交流,藉此製造「化學效應」,激發思維,甚至為租戶帶來業務上的好處。
人們在共用空間工作時的社交聯繫是最大的價值,有研究指出,共享工作的形式有效減輕人們因獨立工作而產生的孤立和寂寞感,對企業來說,員工在共用空間工作可減少與同事之間的疏離感和寂寞感,而且更能建立人脈機會,對商家亦有好處。例如匯豐銀行於2016年便在來自美國的WeWork租用300個HotDesk給他們的員工工作,據說公司因此節省了每人每年23,640港元的支出。
圖:Downtown KT Co-working Space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