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運動(eSports)簡稱「電競」,是指透過電子遊戲來打比賽的體育項目,很多人以為電競不就是「打機」嗎?小編來告訴你,電競豈是打機這麼簡單!電競已經帶來數以十億元計的生意,全球各國投資開發更多的電競項目,香港政府去年更向數碼港撥出一億港元來推動本地電競業發展,不少商人都瞄著這塊肥豬肉,如富商李嘉誠以2,500萬美元投資Razer拓電競,對中小企業或初創人士來說,怎樣能在電競中分一杯羹?電競到底有什麼商機?
前文提到,關於電子競技運動(eSports)的背景,重溫可點撃:
荷蘭遊戲、電競及移動市場的研究分析公司Newzoo發佈最新報告,目前電競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品牌運營,最賺錢的最主要是來自贊助(Sponsorship),其次是廣告宣傳、媒體版權、門票等等,遊戲發行則按年下跌,反映商業合作才是主流。
Newzoo的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2019:
– 2019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將實現11億美元的收入。
– 電競總市場約82%(8.972億美元)將來自地方性和非地方性品牌投資(媒體權,廣告和贊助)
– 今年全球電子競技的觀眾人數將達到4.538億,由2.01億電子競技愛好者和2.52億偶爾觀眾組成
– 根據目前的發展軌跡,估計電子競技市場將在2022年產生18億美元。
電競形成一連串產業鏈,已在全球衍生龐大商機。就本地而言,香港電競籌劃公司Cyber Games Arena曾在電腦節舉辦全場最大規模的電競比賽,創辦人李嘉俊Kurt曾於電台節目中表示,比賽透過線上大規模選拔,決賽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勝出者獲得獎金及贊助商提供的產品,最高的獎金達到10萬港元,而比賽的成本約500-600萬港元,全數都是由贊助商贊助。
看到這樣你有沒有什麼眉目?500-600萬元全由贊助商贊助,為什麼品牌要贊助電競賽事? 贊助商藉此提升知名度,這一切就如足球比賽一樣,球員穿的球衣、球鞋,以至專業塑型都是生意的名,電競運動都一樣。
比較外國,香港在發展電競方面算是剛起步,外國的體育頻道已有相關的報道甚至有一條電競頻道。其實電競的商機可以分為硬件、遊戲、賽事、直播四大範疇,硬件方面,透過零售服務可看到電競衍生的產業,各大電器商都會推出電競相關的線上線下服務,電競所需的硬件一般都十分講究,因為參加者動輒就坐半天,因此在桌椅的舒適度是開發的重要指標。此外,硬件當然包括進行電競必需的元素,就是電腦主機、顯示屏,高楷的支援是電競必須的,你不離發現電腦開發商都已經推出專為電競而開發的系列,或者可以「電競」已經是一個高楷電腦標籤,正如當我們提到「電競級數的電腦」時,你會知道這台電腦的顯示卡、記憶體和處理器都是最優質,有別一般文書處理用的桌上電腦。
香港目前尚算是發展之初,政府投資建立電競館、返立專門部門推廣,本土亦又不少品牌和科技開發電競配件,拓展零售市場。不過,在培養人材和階梯建立方面有有欠,如有足夠的專業選手投身其中,令賽事具有持續和可觀性,加強社會對電競的認識,讓年輕人以電競選手作發展的目標和生涯規劃,這絕對可以令香港整個市場有所轉化。
撰文:Emmy@COMEBUSINESS
配圖:RedBull TRINITY@陽光網絡
————————————–
如欲投稿、報料,發佈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裡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