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安心餐廳」認證成疫市營商必備
08/07/2020
【保就業計劃】第四批1.1萬名僱主獲62.7億元補貼 國泰獲逾5億位榜首
14/07/2020

【餸送創辦人鄒汶坤:創業要樂觀】代購餸菜 冀改變香港網購及消費模式

「香港的網絡生意好奇怪,明明做網店毋須交貴租,但上網買餸反而貴過街市!」跟新鮮餸菜代購公司「餸送」創辦人鄒汶坤(Peter Chau)做訪問,他直言:「唔想客人買$40一斤蕃茄!」在疫情嚴峻時,他決定開展代購餸菜的生意業務,「想為香港人做些事,希望上班族下班回家都可吃到住家飯,同時開發提升效率的工具。」

模着石頭過河邊試邊做
「餸送」這門生意始於今年二三月,Peter憶述:「有日外出買餸,忽發奇想,吃是人基本所需,但疫情嚴峻,離開家門都有無形壓力,因而產生代購餸菜的念頭」。疫症前他與團隊於深圳從事資訊科技公司,熟悉線上系統開發,惟買菜和物流事務經驗欠奉,「只能模着石頭過河,邊試邊做邊改,試過延誤到餸菜都變壞了,方知道不同餸菜所需的包裝和保護方法有一定要求」,他認為賠錢事少,損害客戶的信心事大,因此不停在錯誤中學習。

新鮮餸菜代購公司「餸送」創辦人鄒汶坤(Peter Chau)

 

創業要樂觀,不要覺得自己只有半杯水,而是擁有半杯水!

買餸新手:親力親為是成功關鍵
「香港人的作息時間愈來愈夜,但街市服務沒因而變長,街市依然在6時許關門,不少上班族下班回家已是晚上7時過後,除了到超市選購,就只能出街食!」Peter深信,都市人的生活習慣是代購商機衍生的成因。

面對着全新的「買餸」服務,Peter並不是單打獨鬥,他表示,團隊共十人,但他仍堅持親力親為,「我們主打新鮮,要與時間競賽,由朝做到晚,由接單、買餸、包裝和送貨一腳踢」。他們以「家常便飯」作為定位,同時推出多個價錢吸引的晚飯套餐吸客,Peter透露,最受歡迎的是餸菜套餐,另外,因應客戶需求,最近更推出兩餸一湯餸菜包系列,成功吸引忙碌的上班族選購。

Peter(中)與團隊一起開始代購新鮮餸菜的服務。

 

按步就班,開始時以僅Whatsapp下單,網站登場後才準備應用程式,系統化生意與業務。

做網購要快,消費者耐性有限
問到甚麼是成功之道,Peter說在網絡做生意一定要夠快,因為消費者隨時隨地彈指頭之間即完成選購與付款程序,耐性有限。為提升效率,他更制定逾時送貨的罰則以加強客戶的信任:「公司每日安排午後1-6時的送貨服務,延誤一小時即晚上7時才送抵即賠$50,8時賠$100,如此類推,遲過晚上10時即全單免費!」

Peter更說網店最重要跟客人保持緊密關係,面對不同客人對同一商品有着不同標準,如新鮮的程度、商品的大小甚至是紋理,他們更開設手機群組與客人即時互動,了解客人的需求和收集意見,時刻調整公司的營運細則。

搞生意絕不空談,凡事保持正面的心態,真正入場後才會知道將面對的真正困難是什麼,積極解決就可以。

為吸引客戶消費,他們早前更推出換購龍蝦優惠,成功吸引大量客戶加購。

與超市競爭,改變物流固有定位
Peter明言,目標是與超市競爭,「我們不但幫人買餸,更希望改變市場的模式!」他指出,購物是即時性的需求,為滿足客戶的需求,即將開放更多送遞時段供選擇。另外,了解市場的需求量後,最近始與供應商訂貨,節省派員四出採購所花的時間。

「餸送」的服務推出僅數個月,客戶量倍數增長,Peter強調,公司並不但追求數量,亦絕不忽視品質要求,「目前每日生意額約5-6萬元,總生意額超過400萬,預計下月收支平衡。」

| 專訪/撰文:E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