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時,與全香港父母一樣周街撲口罩的人,三個月過去,他們卻成為香港孩子的「救命恩人」?MASKOLOGY兩位創辦人都是爸爸,兩位自稱「門外漢」的口罩廠廠主,對自家出產的「爸爸牌口罩」一絲不苟,除了原材料,更講究舒適的設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們曾經面對着不喜歡戴口罩的孩子,如今戴上「爸爸牌口罩」後再不厭惡,給兒子最好的,讓其他家長安心選用,抓住家長的心理,有意無意地成為創業的成功例子。
捉正家長心理全因自己是過來人
香港首間專門生產中童口罩的口罩廠MASKOLOGY,創辦人洋爸爸和豆爸爸本身合伙經營補習中心逾十年,公司業務穩定,每晚6時下班回家,晚上親子故事時間從不缺席,周末亦與孩子到郊外遊玩,幾乎風雨不改,如今工作和家庭「失衡」每天卻只能與孩子見面一刻鐘?是什麼驅使他們轉營?
未有疫情時,我個仔返學都要袋幾個口罩喺書包,長遠講口罩係有需求的。洋爸爸提到讀幼稚園的兒子時
疫情甫開始,全城撲口罩,他們都有排過隊買口罩,在停工停課的情況下,有雙職家長更因無法同時工作和照顧孩子而交予托管,他們發現來暫托的小朋友都無足夠口罩,因而萌生投入口罩產業的念頭,並向相熟的廠家「取經」。MASKOLOGY的口罩最大特色在於配件,豆爸爸說:「小朋友的口罩經常掉下,就算耳繩綁個結都係咁,而且更令耳背又紅又痛」,經驗促使他們在生產兒童口罩的同時,更為此配備專用的配件,更隨首批口罩免費附送,貼心周到,極受家長歡迎。
當補習社老闆變為工廠東主…
不過,開廠的過程並非一切順利,「過程好慢,心卻好急,老鼠拉龜,門外漢乜都唔識,又要找場地、材料。做開廠嘅前輩分享咗寶貴嘅經驗,例如如何分辨布料,市場研究等等…」。至政府第三次宣佈延遲復課,MASKOLOGY口罩廠計劃正式落實,他們希望盡快投產讓學童復課時有充裕的口罩。
豆爸爸透露:「開始購買口罩的原材料時,因心急而好快落訂,後來才發現市場有更好的選擇,幸好我地不是一次過買好多,平衡風險。」
至今他們已找到可靠的原材料供應商,而且價格亦趨穩定。問到對經濟的前景有何看法時,兩人認為市場氣氛未算太好,找工作會愈來愈難,人們消費亦會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但強調本業不會停,口罩廠亦會繼續做下去,「開補習社時都面對過,只要上咗軌道就會好」。
MASKOLOGY的成功在於他們對質量的堅持,洋爸爸表示,無論開補習社還是口罩廠,我們堅持一個信念:「過得自己過得人」,因為他們生產的口罩是供應予自己孩子,強調安全度、舒適度,其他小朋友都可安心使用。